550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所以总是要求孩子能够自律,严格管束自身。大多数人生来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对孩子而言,大脑前额皮质还没发育好,自我控制能力差,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会相对懒散,追求安逸,就需要父母后天的培养。
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教会孩子调校闹钟,让孩子自己设定某个时段做某件事,做事有规划。这时大人不要直接给孩子唯一的行为后果,而是给他提供两个以上的选项,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3、大脑神经训练法。
自律与大脑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自律的大脑神经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的。即一个人的自律能力也可以跟肌肉一样被训练好。所以可以从小事小习惯开始训练,例如:坚持训练孩子睡觉前把自己的鞋子摆放整齐,衣服叠放在固定的地方,慢慢地孩子会习惯性地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文具、书桌。
4、消除诱惑条件。
作为家长应该适当地引导孩子远离那些容易诱惑沉迷的玩具和游戏,学习之余家长有时间尽可能带孩子一起外出游玩,体育锻炼,一起做手工,一起打扫房间……这些都能有效减少孩子被诱惑的机会,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约束。
5、番茄—苹果工作法。
自律性中专注力最重要。一个孩子自律,就是做事专注。可以用番茄苹果工作法。
刚开始,番茄时间可以短一点,10分钟,15分钟,20分钟,随着孩子年龄增大,番茄时间可以不断加长。这个方法告诉家长:先提出低要求,孩子完成后,肯定表扬奖励,然后提出高要求,慢慢孩子的自律能力也逐渐定型和提高起来。
6、家长须坚持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
孩子自律性差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自律训练。
孩子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自律训练和指导,不知道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
2、性格特征。
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性格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制力发展。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也不太愿意接受规则。
3、父母溺爱,把孩子视为家庭的中心。
有的父母可能盼来盼去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孩子,所以格外溺爱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不小心绊倒都是路不平的原因。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格外自大,而且目中无人。想做什么做什么,何谈专注力,何谈控制力。
孩子自律性差的危害有哪些?
1、无法克服困难。
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2、学习成绩下降。
缺乏自律意味着学生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降。
3、影响团队合作。
在团队合作中,缺乏自律的学生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给团队带来困扰和不公平。
4、错失机会。
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可能错过重要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身教重于言传,再好的教育理念都离不开“身教”二字,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以身作则,但也要拒绝面对孩子哭闹的“豆腐心”,有助于让孩子懂得规则感。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性?
1、让孩子自己做主
在德国父母的眼中,孩子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于家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要鼓励孩子去做,不要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2、家长要深思熟虑,目的明确
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纪律,部分家长想改掉孩子晚上吃零食的习惯,但觉得这样做似乎对孩子太严厉,就把纪律变更为晚上要少吃零食。对孩子来讲这种规定很宽容,最后可能会使得孩子还是像以前一样爱吃零食。因此家长最好把纪律列出来,让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上课认真听讲是基础。众所周知,上课、写作业、读书是件“费神、费劲”的事情,它需要孩子主动、持续的保持注意力在孩子并不感兴趣的地方,而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持续集中的的时间就越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滑,日后越学越吃力。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该如何引导?
1、与孩子沟通,了解其中的原因。建议家长不要打骂孩子,应该耐心教导孩子。家长应该先询问一下孩子上课不听讲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己在偷玩儿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2、提高孩子专注力。
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读书,在阅读之前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更容易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孩子全部答对问题之后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性的鼓励,让孩子觉得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是非常有好处的,也是会更有动力的。
3、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
经常看到有父母在处理孩子的早恋问题时,丝毫不顾孩子感受,直接“棒打鸳鸯”,甚至出言诋毁侮辱孩子。青春期孩子自尊心极强,父母这种所作所为,会对孩子稚嫩的心灵造成巨大伤害,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拉开鸿沟。
孩子早恋怎么办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1、用平常心去面对。
当发现孩子早恋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毕竟我们家长自己都来自这个时期,谁的心中没有美好的向往?对于孩子的早恋行为,父母不用太过于干涉,而是要帮助孩子正确的引导恋爱的心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孩子对恋爱不会太过于失望,从而封心,这样都是不对的行为。
2、给孩子有点时间缓冲。
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早恋后,总会快刀斩乱麻,将孩子之间的所谓恋情给斩得一干二净。但其实,这样的做法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家长不妨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缓冲时间,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看看这段感情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一提起青春期,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叛逆、不听话,对孩子的青春期特别警惕,教育上也会严格许多。但其实,青春期只不过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家长过于夸张的反应,可能反而会成为导致孩子逆反的原因。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
第一:家长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情绪失控、冲动或自闭等问题。此时,家长需要多一份耐心和理解,以及给予足够的爱和支持。同时,家长还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的朋友、兴趣爱好等情况,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不能粗暴干涉孩子。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尊重,如果父母只会粗暴的干涉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加不听话,父母可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但不能通过不讲理的方式,刺激孩子。
许多父母嘴上说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但每次孩子试图自己完成某件事时,父母都会迫不及待的插手,要么嫌孩子慢,帮孩子完成;要么就对孩子指手画脚,把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又如何学会独立?更不可能学会自律。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1、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2、多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
家长在管教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要采取积极正面的态度,多用温柔的语气,和坚定的鼓励,但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责任和担当。在这样的管教方式下,孩子更能体会到自己一言一行所包涵的价值,也会更倾向于做那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用等着父母来催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人人手中必备的必需品。家长千防万防,也防不住孩子接触手机。手机里的世界自然是精彩的,有游戏、网聊、短视频等,这些娱乐连大人都难以抵住诱惑,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更有着巨大吸引力。
14岁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如何引导?
1、时间填充法。
如果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是因为无聊才用手机消磨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报一些兴趣班,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2、亲子互动法。
家长可以利用平时空闲时间多陪一陪孩子,定期组织一些家庭活动,激发孩子对手机之外其他事物的兴趣,也让孩子能从其他途径发泄学习压力。比如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爬山、运动、骑单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