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身教重于言传,再好的教育理念都离不开“身教”二字,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以身作则,但也要拒绝面对孩子哭闹的“豆腐心”,有助于让孩子懂得规则感。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性?
1、让孩子自己做主
在德国父母的眼中,孩子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于家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要鼓励孩子去做,不要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2、家长要深思熟虑,目的明确
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纪律,部分家长想改掉孩子晚上吃零食的习惯,但觉得这样做似乎对孩子太严厉,就把纪律变更为晚上要少吃零食。对孩子来讲这种规定很宽容,最后可能会使得孩子还是像以前一样爱吃零食。因此家长最好把纪律列出来,让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3、孩子自律性的培育要首先从他喜欢的事情入手
给孩子设置三件他都喜欢的事情。每件事坐半个小时之后。然后就要求换做下一件事情。这就叫做阶梯性的转移训练自己的自律性。
4、用角色互换法训练孩子的自律性
比如说跟孩子签订一个心理契约。要求孩子帮你戒烟。或者帮你完成对自己习惯的每一个改变训练。孩子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形成对自律性的自我意识和新的理解。然后再转移成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就更容易了。
5、制定合理的目标
比如你们家孩子平时写作业要写到两点三点,你突然就要求孩子每天十点之前写完作业,这有点是天方夜谭。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制定合适孩子的目标。
6、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自律的人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更好地审时度势,懂得拒绝,成就更好的人生。相信很多人面对诱人的美食、华丽的服装、神奇的化妆品都会有冲动。可当很多宝妈有娃后,知道省钱养家,这些冲动也就小了。
7、自律要有代替性
如果孩子不可以在墙上乱画,但作为替代,家长需要为孩子专门准备磁性白板并告诉孩子;如果孩子不可以在晚上吃零食,但家长可以规定某一个时间是可以吃零食的。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很多事不是不可以,而是需要正确的途径进行。这样孩子对家长定的规定可能就会没那么排斥了。
上一条: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下一条:如何建立好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