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7
善于表达想法的人通常更有主见,在团队中也往往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孩子思维活跃,更容易发展成人才。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主动,想让他们多去表达想法。但有些孩子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表现自我。
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1、家里人用温和的方式说话。
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表达自己,与害羞有着非常大的原因。如果我们觉得周围的人非常和气,而且这些人正在谈论比较有情绪的话题,并不怎么在意孩子的存在的话,那害羞的孩子会被这个话题吸引,渐渐变得放松,靠近周围的人。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跟我们的孩子交流了,因为交流的渠道已经打开了,这种环境下是最容易走进孩子内心的。
2、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聊天和争辩。
让孩子介绍他们在学校的朋友,或者对电视剧里的某些角色评价一下,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鼓励孩子们参加演讲兴趣小组,更系统的教孩子们如何表达自己。
3、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插话。
哪怕再怎么不认可都不建议插话。我在咨询室的时候看到一些胆小的孩子,经常都不怎么表达,一旦说了一句话,他的父母可能会说上二十句。明显,这不是沟通,这是父母在教书。这个其实是很打击孩子继续表达的欲望的。
4、正面的鼓励。
给孩子信心和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不表达出来,憋在心里多难受了,说了就可能实现,千万不要自己先否定自己,即使没有实现,至少说出来之后心里会轻松愉悦一点吧”。
5、接受有缺憾的自身。
别忘记告知孩子,一定要接纳自己,就算有缺憾也没有关系。 一直自我否定,非常容易严厉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比不上先接受和毫无疑问。 父母要鼓励,让孩子先学好自我剖析和深入了解。
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经常指责和限制孩子;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或少言寡语,与孩子交流过少或缺乏交流,使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很寂静的环境中,而延迟了说话时间;家庭环境不和睦或者许多事情由父母包办代替,使孩子得不到锻炼。
2、孩子心理原因所导致。
由于孩子刚开始说话语音口齿不清,常把一些字、词说错或说得含糊不清,引起大人的笑话,牵制了孩子惧怕说话的心理。
3、孩子不喜欢表达。
孩子不爱说话,很多是由于不喜欢表达,尤其是性格内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孩子。当爸爸妈妈不爱说话时,孩子得不到语言环境的刺激,没有说话的模仿对象,也就变得不爱说话。
孩子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心深处存在自卑。而这种自卑又加剧了孩子的自我封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1、父母先敢于表达自己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父母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自己能大声表达、主动表达,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2、引导并倾听孩子表达心声
走进孩子的内心要从倾听和理解孩子的心声开始,尤其是那些让孩子与我们产生距离与隔阂的心声。比如,“宝贝,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家长,很多地方做的也不一定全对,你说说,你觉得妈妈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是有待改善的?”或者说“你觉得爸爸妈妈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做过的最让你伤心和难的事情是什么?”总之,当孩子能够跟我们倾诉心声,那么,我们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就会更近一步。
表达情绪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善于表达情绪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性格也更加活泼开朗,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很少陷入到偏激冲动的状态中。家长想要培养孩子表达情绪的能力,更应该尽早抓起,从日常细节中训练孩子。
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1、理解但不纵容。
家长要平心静气地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孩子发脾气的出发点。同时要将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帮助其分析事情的利弊,教会孩子如何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纵容孩子随意乱发脾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关注但不溺爱。
孩子情绪发生变化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具体情况,比如看孩子是否采取某些暴力的行为或者过激的行为等,但是不能溺爱孩子。要及时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以及身体上的安慰,但是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不当的要求,否则会造成孩子情绪变化更加剧烈。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现在的孩子们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将会面对很大的竞争。然而,在生活中家长会发现: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表达自己,怕与陌生人接触等现象。那么请看以下的内容。
孩子不爱表现自己怎么办家长心得:
1、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
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爸妈应当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家长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做出太强烈的反应。对孩子提要求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对孩子一下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2、增长孩子的见识
父母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也更勇于表现自己。
没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思考,做事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来做一些改变,把孩子自己可以做主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来决定,当他发现自己可以做决定的时候,他就会认真去思考。
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1、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是重要的。在学习氛围好的班级里,不想学习的人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他们也会静下来去学习;但是有一种情况是相反的,如果一群人都没有主见,遇事不知道怎么办,长时间后,这群人就会慢慢变得有主见起来。
2、尊重孩子
当家长努力地为孩子的幸福与成功铺路搭桥时,就很容易陷入压力陷阱,但家长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孩子能获得某种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是因为小时候受过某种技能的培训,而是他们对此有兴趣和探索的动力。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孩子才有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绩。所以家长没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过分把控孩子的日常生活,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天赋和长处,身为家长最大的责任之一就是给孩子创造机会的同时,避免过分干预。
经常听到身边的宝妈反应自家孩子,明明什么都懂,但就是不肯开口说话,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孩子不太爱表达,背后是有原因的。家长首先得清楚何为表达力,影响表达力的原因,再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提升。
孩子不爱表达怎么办?
1、对孩子要求及时作出回应
培养孩子情感表达,从孩子在婴儿期的时候就可以抓起。一个能表达自己需求的婴儿,在长大之后能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所以当怀中的婴儿,通过啼哭表达他对温暖和食物的需求时,妈妈们应及时作出回应,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的表达是有意义的。
2、做和蔼可亲的父母
当孩子对父母说话或者做出一些举动的时候,父母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和蔼可亲的状态,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和举动。即使是你不明白孩子他想说什么,也要全身贯注的听孩子说。如果是自己手头上正好在做着工作,也要用声音和孩子进行沟通。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他也会更乐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乖巧懂事,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与父母的希望背道而驰,绝大部分的孩子,无法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稍有不顺,就会又哭又闹,甚至大发雷霆。情绪管理的失控让父母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孩子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1、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能够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要在日常中教会孩子认识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我们经常会有意识地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只有孩子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2、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他们处理办法。教给孩子管理消极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能从容去对待。
3、给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能尽量给孩子多一些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学习平复下来。这样当他自己能够平复一次时,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会得到了一次锻炼。
孩子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原因:
相关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