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孩子被起外号这件事,可大可小,关键看孩子的状态和反应,如果只是一般同学间的调侃,就不必让孩子放在心上。但是如果孩子因为同学起了不好听的外号,情绪低落、伤心难过,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肯定和接纳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敢于回击冒犯,敢于为自己发声。
孩子被起外号很自卑怎么办?
1、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
家长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并明确自己的态度,耐心倾听、理解孩子内心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与认可的,孩子才会慢慢摆脱被起外号的困扰。
2、教会孩子冷静处理
当孩子被起外号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向对方直言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外号,请他们尊重自己和别人,告诉对方自己的心理感受,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当已经表示不喜欢这样的外号时,对方还一直强调,可以让孩子当作没听到,克制自己的情绪,摆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和对方发生肢体冲突。如果对方起的外号非常恶意并且伤人自尊,也不要一味地忍让,否则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好欺负,必要时可以告诉老师和家长,寻求大人的帮助。
3、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一般来说,被恶意起外号的孩子,是外表上看起来“好欺负”的孩子,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培养孩子敢说、大胆说的能力,从而从小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4、教孩子反击的话术
别人给自己起外号后,如果自己不喜欢这个外号,就要勇敢、大声地告诉对方:"给别人起外号是错误的行为,请你立刻向我道歉!"如果对方嬉皮笑脸,不以为意,孩子可以整告对方:“你要是不道歉,继续给我起外号,我就告诉老师和家长,让你爸妈知道,你在学校就会说别人坏话。"对于一般的孩子,这样的话术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我们可以先在家和孩子进行情景演练,直到他能直视对方,勇敢地把上面的话说出来。
孩子被起外号受到的伤害:
1、让孩子开始自责和怀疑自我
很多时候孩子被嘲笑被欺负的时候会去向老师求助,但是却有老师这样想:"为什么别人就嘲笑你,给你取外号呢?你为什么不能改改呢?"
就好像《奇葩说》里的参赛者希瑞就分享过自己的幼年的事情,因为爱跳皮筋和女孩玩被其他人嘲笑为"太娘,娘炮"。可是年幼的他向老师救助,得到的就是上面那段冷冰冰的话。
2、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成年人收到冷嘲热讽,被起外号时,相信内心也是五味陈杂,很难受。小孩子的自尊心可不比我们少,在年幼却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和打击,会委屈、烦恼、生气甚至是怨恨;要么变得随波逐流,自暴自弃;要么就是报复打击心理极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3、性格变得自卑孤僻
被叫“侮辱性绰号”,很多时候大人的做法是让孩子不要理睬,远离那些给自己取绰号的人,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与相处。
孩子被起外号的原因:
1、虚荣心和优越感作祟
其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一种追求优越的冲动,渴望站在众人的中心,希望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或崇拜,这就会刺激儿童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给同伴取绰号就是想体现自己在语言上的“聪明劲儿”,还试图拉帮结派,“如果你不跟着叫,就反过来欺负你。”
若是出于这种优越虚荣的心理,则很容易将目标对准相对弱势的同伴,绰号也带有侮辱性,比如嘲笑性格温和的男同学是“娘娘腔”,欺辱体型偏胖的同学是“死肥猪”。
2、开玩笑
孩子们之间取外号,有时候真的只是玩笑,他们还小,并不懂得通过这种方式去嘲笑别人,他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趣,所以他就想将名字送给他最喜欢的小朋友。他其实也并无心去伤害朋友的自尊心,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不对,自己的做法已经伤害到了别人的自尊心。
3、反击心理
孩子之所以会被别人取外号,可能是因为他也经常给别的小朋友起外号,别的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它,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自卑就是对自己消极评价后产生的情绪,这种评价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无)下意识,不自觉形成的,一部分是有意识地理性对照后形成的。其实摆脱自卑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孩子感觉自卑不自信怎么办?
1、接纳自己
接受、接纳、悦纳,是摆脱自卑,获得自信,变得强大的三部曲。首先接受自己的全部,承认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一分为二的看待,而不是把自己的特点对立起来。从接受到接纳,由接纳到悦纳,完成人生的进阶,这才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一生,同样是一个人自信不断增长的一生,最后才会有“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的一日。
2、走出“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就是对自己或他人苛刻、过分的要求,凡事追求尽善尽美,不到最后一刻,总是在“修改”,总感觉不能让自己满意,完美主义有着自身的心理特质,其目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确定性和自卑。也就是说完美主义是自卑的生存土壤,只要能走出完美主义的圈子,自卑也就会减少乃至消失。自卑和自信是此消彼长的两级,自卑减少的同时自信就会得到增长。
孩子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为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影响了对自已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自卑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康形成。
孩子特别自卑该怎么办?
1、爱与尊重,消除孩子自卑感
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尤其是自卑的孩子。作为父母,要细心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积极回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平时的生活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及喜好,给孩子自我发现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有利于自卑感的淡化。
家长陪孩子玩耍时要专心,如欧马利说的那样,“与孩子一起时,带上你所有的法宝和智慧,然后坐在地板上”。玩耍的同时,要多对孩子的言行肯定,引导孩子改变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2、环境对树立自信心的影响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因此会有一定的自卑感。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怎么办?
1、关注孩子的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自卑情绪。当孩子表现出沮丧、失落、自卑等情绪时,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并适当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
2、给予孩子支持和认可
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缺乏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表现,多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和支持,让孩子感到被关注和被重视。
自卑的人是消极的,遇到问题首先会否定自己,对自己没有任何信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身边的人,长此以往,孩子很难变得优秀,也无法在学业和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现。
孩子自卑了怎么办?
1、积极鼓励
这是自卑儿童心理治疗的首选方法。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让孩子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2、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若是孩子已经有了自卑心理,家长应该适当的降低其要求,不能过度的挑剔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做出来的小成就,面对孩子的成功家长要由衷的进行赞赏。要让孩子在行为中获得一定的动力以及满足,长时间下去能够给予自己更好的肯定。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家长应该常常留意孩子的心理变化,避免孩子陷入自卑的情绪当中。若发现孩子有自卑的性格心理,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尽早帮助其克服和纠正,以免孩子日后形成自卑性格。
小孩子有点自卑心怎么办?
1、不批评,不指责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并且,孩子们对于父母的表情和情绪观察的更为细微,更为敏感。当父母批评和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紧张不安,甚至会因为害怕而放声大哭。当父母长时间指责,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并且,认同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想要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第一步,就要停止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
2、不强力改正孩子的缺点
面对孩子的缺点时,父母不要采取强硬的手段去改正孩子的缺点,或者强迫孩子改掉自己的缺点。因为,缺点不是一日形成的,并且,缺点想要改掉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同时,父母要认识到,采取强硬的手段去改正孩子的缺点,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的一种做法。因此,不建议父母采取直接和强硬的手段去改正孩子的缺点,避免起到反作用。
自卑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初中孩子自卑怎么办?
1、心理解压。有的人产生自卑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偶然,并非情况很糟,但一时的阴影往往久久不能散去,使他不能以平常心去面对新的生活。对这种情况要学会如何调整心理压力,让其从自卑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可帮换换环境,调整一下形式与方法等,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环境感染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个充满友情的氛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能有亲人与朋友与自己及时的进行感情上的沟通,生活上的帮助。同时有人能关心自己的成长进步,鼓励自己发挥积极性,不断克服自卑心理。
3、教孩子以积极的方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