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改变孩子周围的环境,不断地累积学习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去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逐步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以学习为荣的理念。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厌学?
1、自然地培养孩子对知识、对学习的兴趣
在这方面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孩子只有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主动的去追求,去探究。节假日里,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动物园、历史遗址、博物馆等知识氛围比较浓的地方,让孩子们边游览边听故事,鼓励孩子注意观察思考,及时生动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在平时看电视的时候,注意巧妙地引导,让孩子慢慢地具有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要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孩子生活中的各种提问,培养、保护孩子的兴趣
提问是孩子求知的表现,当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强烈兴趣时,才会蹦出那么多的“为什么”。这些问题在成年人看来不管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你都不能置之不理,你要耐心地倾听并且做出正确的解释。如果一时回答不了,要说等你查找书本再来回答。这样就提高了书本知识在孩子心目的地位,无形中就把“书本是知识的源泉”的观念播种到孩子心里了。
3、建立规则意识,约束不良习惯和行为
孩子的不良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行为,比如做事不能坚持,缺乏时间观念,做事三心二意等。
4、善于借助外部环境的影响
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除了要看事物与自我结构的关系外,还要以所处环境的社会标准为参考。这就是说,人在看待和评价事物时,是以主客观的两套标准来做衡量的,如果仅仅顺从主体的内部标准,那么常常会与客观的标准发生冲突,它们或者行不通,或者会受到客观的惩戒,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在主客体之间达成一种妥协和平衡。
5、不要过分地看重名次和分数
不要过分地看重名次和分数,应该看重的是孩子的成长和强大,把学校教育看成是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幸福成长的一部分,孩子每天都在成长,都在养成好的习惯、品行、都在习得知识,也就够了。树立这样的观念,就一般不会逼迫孩子厌学。如果再发现孩子兴趣,引导孩子在感兴趣的方面独有发展,或者有意识地培养兴趣的专业化水平,学习兴趣和人生的幸福值数都可能会绵长深厚。
6、提高成就感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
当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学习就变得轻松了,心思更多地放到享受攻克难题的快乐上,而且由于成绩的提高,老师开始给予肯定,家长的态度也明显改善,周围的朋友亲戚同学也开始另眼相看了。这时候,孩子就开始产生学习兴趣了。
孩子厌学只是一种情绪表达,是孩子向父母表达的一种诉求,但并不是真的不想学,讨厌学习。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一定不要比孩子更恐慌,要耐心沟通,对症下药,从而更好的解决孩子的厌学。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厌学?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一味地将视线聚焦在排名和成绩上,并没有看到孩子自身的努力和上进心。
这种过于对结果的重视,只会使孩子的积极性被打击,也会将他们推入到厌学的深渊。
因此,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想使学习回归到积极正常的轨道,要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才是最主要的,这也是回避厌学最主要和最不可忽视的手段。
家长面对孩子厌学,往往就直接处理厌学问题,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越处理孩子厌学情绪越严重。我们能够看到的都不是问题,只是问题的表征而已。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思考这个问题,所有的努力只会是缘木求鱼。
孩子产生厌学的原因:
(1)知识漏洞造成的困难。 在班级学习活动中,集体授课满足了大部分同学的学习需求,保证大部分同学能接受,而一小部分同学,可能会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无法实现新旧内容的衔接,造成断链,如果持续时间长了,就感到听课学习如学天书,无聊而不知所云,所以厌学。
(2)身边的诱惑导致分心走神。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呈现多远化,游戏、娱乐、早恋……好多看起来光怪陆离的事情,都以神秘而华丽的模样吸引着青少年学生,似乎比起单调的学习生活更多彩,更有趣。于是孩子们的关注点发生偏离,导致厌学。
(3)人际关系的不和导致孩子揪心。班级是个小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只能让孩子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而如果与同学们相处不融洽,或者觉得老师不合眼,就会产生孤独感和疏离感,发愁进教室,发愁面对老师和同学们,进而导致厌学逃学。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厌学:
考前压力大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过分紧张、焦虑只会让孩子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而家长要做的就是转变对于孩子考试拿好成绩的观念,并帮助其缓解自身压力,让孩子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每一场考试。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考试焦虑?
1、帮助孩子做好考前心理准备
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考试。因此,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心理成长的引导,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家长循序渐进。
2、合理看待考试
考试对于孩子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需要家长跟孩子一起思考的问题。家长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孩子合理看待考试,并从自身做起,不以考试结果作为惩罚或奖励的依据,而是教会孩子总结反思,寻找改进方向。
任何的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说起电子产品,相信家长们对它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要说“恨”,主要是因为电子产品会给孩子身心造成一些影响。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沉迷电子产品?
1、让孩子了解电子产品的危害
有的父母遇到孩子玩电子产品都感到非常生气,通过各种方法总是不见成效,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动用了杀手锏。每周都会带着孩子到附近的眼镜店做视力测试,逐渐的孩子发现自己的视力真的在不断下降,这时候孩子真正意识到沉迷电子产品危害性非常大,于是慢慢就会改正。
2、关注孩子的心灵
我们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心里的想法,感受他们的心情;看见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给他们肯定和鼓励;给孩子信任和支持,放手让他们尝试。让电子产品成为孩子充实、丰盛的心灵生活的点缀。
让孩子去独立思考,多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处理问题,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有趣的,并且让孩子建立“我能行”的成就感。培养他的一些兴趣爱好,并去探索和加深这个兴趣点,这些都是对学校学习的有力补充,吸引孩子对学习更有兴趣的方法。
如何应对孩子厌学情绪?
1、试着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
很多孩子厌学也是由于不良生活环境所导致的,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比如: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大声播放电视、电脑,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块跟着看看书、做做工作,把孩子学习的桌子布置的越简单越好等等。
2、尝试走进孩子内心
孩子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再加上叛逆期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学心理,家长要做的是尝试走进孩子内心,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家长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爱好,比如和孩子一起打打篮球,和孩子聊聊好看的漫画,在与孩子共同追求热爱的事物时,是最容易打开孩子心扉的时刻。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好好谈谈为什么会有厌学心理,相信孩子也很乐意倾诉。
每个人可能撒过谎,孩子撒谎不可避免,父母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举例反面教材,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撒谎?
1、明白孩子撒谎缘由
当孩子说谎时,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说出他们撒谎的缘由,若是为了避免受到父母的惩罚才说谎,父母可以率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严厉了,然后注意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若是为了某种物质需求才撒谎,父母们可以在经济条件支持的前提下,选择性的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若是不适合去满足,要注意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对的。每个人可能撒过谎,孩子撒谎不可避免,父母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和引导,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
2、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
分析一下孩子错误的性质,如果孩子是出自好奇心、顽皮、不当心而无意做了错事,切忌粗暴的体罚,而应该耐心指导教育。首先要对孩子说谎的行为表示生气和不满,表明自己对说谎行为深恶痛绝、非常地反感,然后教育孩子以后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要再说谎。如果自己说谎了,就要立即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