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
与其说自制力是一种能力,不如说自制力是一种习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差,做事情混乱无章法,效率极低,就是因为没有做计划,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规律的习惯。孩子年纪还小,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家长来监督。所以家长要起到应尽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时期引导孩子训练自制力。
孩子的自制力差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兴趣。
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断激发和强化其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靠吼也不靠骂,需要一点点培养起来,直到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2、给孩子留出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也有能力安排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父母不能一味强迫和施加压力,给他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反思和调整,才是最重要的。劳逸结合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要允许孩子适当放松,享受高度的自我控制和高效率的甜头。
3、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就要教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还要让孩子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前提。
4、延迟满足,控制欲望。
让孩子懂得很多事情不是唾手可得的,是要付出努力和辛苦,有时间的等待才能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孩子的自制力,同时让孩子控制欲望。
5、父母言而有信。
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做到,要言而有信。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当完成计划时,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或者一个小小的奖励。既能帮助孩子用计划约束自己,也可以学会为了实现目标克制自己。
6、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各种说教。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自制力强的人。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力量。
孩子的自制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抵挡不了外界任何的诱惑。
只要是孩子,他的心性都是不稳定的,外界的很多事物他都会觉得很新奇,然后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这些事物吸引。想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终究只是孩子,心性方面还是比较崇尚"自由"的,所以约束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
2、喜欢把其他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学习对象。
有些孩子的自制力差是因为自身喜欢对比,只是比较的对象不是好孩子,而是那些让他羡慕的“坏孩子”而已。说到底还是他太幼稚以及对外界太好奇的缘故,所以家长没必要跟孩子“争执”别人的行为。
3、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够严格。
或许现在都在提倡“温柔”教育,但是父母该有的原则和严厉也是不能少的,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知道规矩为何物,并且对父母有基本的尊重以及害怕。要是教育孩子中不够严格,而且对孩子触碰底线的行为也是一再的原谅和妥协,那么孩子肯定就不会再惧怕父母。接下来可能还会做更多让家长觉得过分和头疼的事。
其实,很多家长自己的自制力都很差。尤其是最近有很多家长居家办公,都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的行为,孩子在旁边看着,理所当然就会模仿,觉得自己学习的时候玩一玩也没什么。孩子的控制力要更差,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渐渐就养成自制力差的坏习惯。
孩子自制力差怎么办?
1、帮助孩子调整认知能力。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完成一定的任务,父母要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当孩子出现思想动摇时能够通过调整认知策略的方式来让自己保持冷静,慢慢地坚持,提升自制力。
2、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根源在于家长。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做好了,不用过多的语言。一个自制力强并有好习惯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真正自觉的孩子。
很多孩子在学习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自制力不足,还没学习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要么出去转,要么玩手机看电视,学习效率特别低下,这也是很多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那么,自制力差的孩子怎么教育?
自制力差的孩子怎么教育?
1、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坚持一些必要的生活准则,比如不能跟大人顶撞,尊重老师等等,同时要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自觉完成作业,自己想办法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2、制定计划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注意力不专注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地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然后一点点来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循序渐进让孩子彻底的改掉坏习惯。家长也要严格的按照计划来要求自己,给孩子做的表率的作用。
自制力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关键之一。然而,在当今社会,很多孩子存在自制力差的问题,如不守纪律、缺乏自律、放纵情绪等,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危害他们的身心,他们的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
自制力差的孩子怎么办?
1、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这之前孩子的自控力父母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2、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意识。
从小给孩子定下家规。凡事都有一个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从培养规则意识开始。通俗说就是,孩子要懂规矩,要遵守规矩。破坏规矩必须受到惩罚。
孩子自制力差怎么解决?自制力差,指的是当孩子在一些环境或是面对某个目标时,无法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自制力和每个人的社会成就感相关联,若孩子有很好的自控力,会更容易有规则意识,他的社会成就感较高。
孩子自制力差怎么解决?
一、从生活习惯和准则上培养。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从小家长就应该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每天的上床睡觉时间,每天的起床时间,做作业时间,玩耍的时间,要劳逸结合。
艾默生曾说过,习惯可以是你的最好的仆人也可以是你最坏的主人,习惯是一个人自制力的体现,养成好习惯,用自己的自制力约束自己坏的主人。
另外父母可以制定一些约束孩子的准则,但是不要过于苛刻,不要让孩子因此失去独立性。习惯和准则齐头并进,让孩子在行为和思想上做到自制自律。
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大多数缺乏交往能力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即使机会就在手边,孩子也可能会因为胆怯不敢抓住,和成功擦肩而过。交往能力差也会导致孩子无法融入集体。
孩子交往能力差怎么办?
1、委婉引导孩子。
由于父母与孩子存在思想上的差异,所以父母在遇到孩子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应该要学会采用较为委婉的方式引导孩子。父母也应该让孩子学会用委婉的方式与人交往,当面对别人不恰当的地方应该采用委婉的方式纠正别人。
2、给予孩子交往自由。
孩子是独立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交往的自由。哪怕孩子的朋友让父母们很不喜欢,那么父母也不应该采用强势的方式阻止孩子,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交友。
恐惧是孩子常见的心理状态,每位家长都曾遇到过孩子向自己诉说害怕的事情,但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却各有不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感到恐惧,只是大人经验丰富,懂得如何面对,可对经验尚浅的孩子而言,无助情绪就表现得格外突出了。所以。家长需要及时的引导。
怎么样帮助孩子克服害怕心理?
1、调整与孩子的关系
在讨论孩子的问题前,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如何,而且要经常和老师沟通,看看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孩子与家长、老师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在别人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自家孩子问题,当爸爸妈妈不停地强调“胆小”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来越坚信自己“胆小”,反而加剧了自己内敛的性格。对“胆小”的孩子应该多赞许,少责备,切忌用挖苦、讽刺的语言和孩子交流,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感,从而丧失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