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让孩子主动去做一些事情的话,就得提升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养成习惯后就能形成自我实现和自我反馈的良性循环,使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能力得到充分的成长和进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榜样力量
要和孩子讲明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也能发现孩子崇拜的人物,或想要做的事,所谓"梦想"。可以耐心讲述成为榜样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学习是唯一途径,如果孩子存在的是现实中自己周围的某个"能人",那么请他来和孩子做一些教导,相信定会事半功倍,孩子也会按照他的去做。把孩子所追求的"欲望"当做引导他学习的动力
2、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这样就可以减少各种外界干扰,使你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在学习时你要劝告旁人不要随意打扰你,不要大声喧闹,你还要把书桌和书本、文具等收拾整齐。对于各种不利于按计划学习的诱惑,你要勇于抑制自己的欲望。
3、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学习方法,给予引导
让孩子针对每门功课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在思索方法的过程中,他在自己心理上会引起对学习的重视。然后家长再说出自己的方法,两者做一有机结合,一定非常有效。
4、帮助孩子在学习和游玩当中合理安排时间
有时家长神经过敏,只要孩子不在学习状态中,就觉得孩子不爱学习。其实没有必要孩子放弃全部游玩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孩子玩好了,会收下心来好好读书的。
5、从小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
读书能拓宽孩子视野与知识面,逐渐融会贯通,增强孩子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从而轻松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6、要多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让兴趣去驱使学习动力,对与学习无关或对孩子成长无意义的兴趣爱好建议少培养或不培养,尤其注意游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可以提前给孩子讲讲玩游戏带来的危害。
上一条:怎么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下一条:孩子在上课不好好的听课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