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带孩子,俗话说:隔辈人更亲。老人带孩子,很容易把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性格。如果娇生惯养的话,会导致孩子跟别人沟通交流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有的孩子,还养成了孤僻的性格。这些,对于孩子将来走上社会都非常不利。而且娇生惯养的性格,其实也会让孩子吃很多的苦头。
溺爱型教养方式的改进措施:
1、与孩子确认需求
包办型父母还有个特点,就是听不见孩子的需求,所以总是习惯性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孩子。很多时候,父母们觉得好的,孩子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这就提醒了父母们一点,凡是有需要帮助孩子去做的事情,要先问下孩子:对于这件事儿,你希望妈妈做什么?
2、用引导代替包办
如果大人们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孩子,还可以用引导代替包办。此时可以用话语,也可以用引导性的标识。
比如让孩子脱衣服,与其帮助他脱,你可以在旁边告诉他:“先把拉链向下拉,然后把左手从袖子里抽出来,再把右手从袖子里抽出来,对的就是这样的,你学的真快!”
再比如让孩子自己去爷爷奶奶家,你可以事先帮助孩子查好路线写在纸上告诉他,然后提前给老人打个电话,告诉孩子大概到达的时间,并且商量好,如果晚了十分钟孩子还没有到就出门去找。
3、锻炼自理能力
溺爱会让孩子形成依赖性,他们的认知方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为场依存型,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到外界的暗示。所以家长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行动的能力。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溺爱型的家长却总是想帮孩子做这做那,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产生简单的自我意识,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的,这时只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就能提高良好的自主能力。
4、平等对待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家长应从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来了小朋友,要教育孩子懂得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
5、改变教育观念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观念上偏向于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宝宝自理能力的培养。再加上过度溺爱、包揽幼儿一切事务,造成幼儿自理能力水平普遍较低。因此,父母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在保护幼儿的同时,给予孩子宽松的空间,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着名的儿童教育学家蒙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离不开实践,离不开自身体验。给幼儿提供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动手操作,适时提供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实现自理能力的发展。
6、正确对待隔代教育,扬长避短
在家庭中,“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正确对待隔代教育,扬长避短,才将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幼儿的健康成长。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与精力照顾孩子,祖辈父母弥补了不足,他们照顾孩子时间充足,经验丰富。
但是祖辈父母的一些教养观念相对落后,很难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因此,家长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祖辈父母多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遇到问题,互相探讨、交流,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宗旨。而祖辈父母也应该积极地接受新知识,跟随上时代的步伐,改变旧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取长补短,父母与祖辈父母共同努力,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其自理能力发展。
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危害:
1、溺爱使孩子内心无爱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独生子女,从诞生那天起,把全家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因为是独生子,所以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关注。如果我们要用画图表示,那么图上的箭头都是指向孩子的,这就是周围大人对孩子的爱,他整天都被这种溺爱包围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内心就没有爱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只是接受爱,而不懂得付出爱,他每天都是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爱,无法去爱别人。
2、失去独立自主能力
有调查指出,溺爱型家庭的幼儿比严厉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儿更易发生感统失调。因为照顾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总是怕孩子受伤、受欺负长期搂抱式保护,剥夺所有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机会,长期下来孩子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3、形成不良习惯
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只了孩子喜欢的都随他去。例如:吃饭时候,孩子不吃饭,利用零食当代餐,家长也不多加阻止,总是惯着他。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4、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上一条:和平精英对孩子的影响
下一条:老师投诉孩子上课不专心怎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