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家里的长辈向孩子表达他们所有的爱,父母把一切都拿给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所以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更别说独立能力了。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家长要转变理念,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手。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
1、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玩乐时间
让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如接触大自然等,不要总是将孩子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24小时看护,那样会使孩子缺乏合群性,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与任性,建议平时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那样会让孩子学会分享与独立。
2、家长不要过分的包办孩子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比如尝试让孩子学着做家务,自己洗衣服、洗袜子等等,从生活中简单的小事做起。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识下外边的世界
而不是整天只是专注于书本上知识的学习。多让孩子开阔视野,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4、父母对孩子要允许其犯错
孩子在自己尝试的时候,可能会做得不够好。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责备或者打压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信心会受到较大打击。在孩子试错的时候,父母首先自己就要先放平心态,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只要孩子通过自己努力尽了力,那么父母就应该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要过于挑剔和苛刻。
孩子缺乏自主能力的原因:
1、父母不放权给孩子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年纪还小,根本不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遇到事情自己帮孩子做决定就行了。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凡事都由父母决定,懒得自己去选择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自己也很想选择的,但是,他却不敢,因为担心自己的选择会出差错。
2、不信任小孩的选择能力
不能给她的未来有所帮助,所以忽视小孩的选择,自己给小孩选择了觉得对小孩未来有帮助的兴趣爱好。由于家长不信任小孩的选择能力,小孩面临抉择时,家长都会帮小孩做好选择,小孩也因此而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缺乏自主能力的危害:
1、让孩子产生依赖性
如果我们一直在孩子的身边陪同他们写作业,没有讲究方法和阶段性,最终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完成作业也是父母的责任,不陪着我写完也是爸爸妈妈的责任。这个就是"路径依赖"的产生,因为平常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陪着写完作业,一旦不陪着完成孩子就没有自己独立去完成。
2、削弱孩子独立学习的主动性
在我们每次的无条件陪伴写作业中,孩子会产生一种依赖意识,渐渐的失去独立行动的能力。自己做事情的主动意识就变得薄弱,思想上有依赖行为上就会怠慢拖延。这是不好习惯的养成。
上一条:高中生产生厌学情绪怎么办
下一条:跟早恋的女儿怎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