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倘若有人问起自己的家或家族的家风和家训是什么时,多数人就会难以作答。要么说没有家风,要么简单敷衍过去。似乎家风家训,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被人们所淡漠或遗忘。其实,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灵魂,它的存在,对家庭或者家族成员的教育和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就是对后世子孙的教育和影响也是深远的!
家风家训的好处: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良好的家风家训不仅能够荫泽后人、光耀门庭,更能够造福桑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自古以来,人们非常崇尚家风家训、注重家风家训教育,把家风家训作为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做人标准。在社会高度发达和高度文明的今天,良好的家风家训依旧让人受益无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品德操行。
家风家训不光促进家庭和谐、社会文明,而且在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乡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其在传承传统文化、保持淳朴乡风,推动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传承和用好家训文化,既能够促进乡风文明,也能够提振乡村精气神、涵养乡村振兴之美。
不仅如此,家训文化还能够强健乡村振兴筋骨。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文化建设。可以说,家风家训文化作为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其更适用于农村,也必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也正基于此,不少地方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充分利用本土家风家训资源,挖掘文化内涵,立起村规民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既改变了村容村貌、美化了乡村,也强健乡村振兴筋骨,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实现了强村富民。
好的家风家训,能涵养精神,促进振兴。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家风家训教育,保护和发掘好家风家训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迁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曾国藩家训
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 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曾子杀猪
《曾子杀猪》是出自书记《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上的一个关于历史经典家风故事,成为言传身教的典范。《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不真诚待人的人。
诸葛亮《诫子书》
千古第一良相诸葛亮,以才智多谋著称于世。其实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品格高尚、学识渊博的父亲。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陆游《放翁家训》
《陆游家训》是选自张天龙撰写的《万金家书》,作者是陆游。本篇主要讲述的是陆游写给子孙的家训,千古流传,引人思考。
才思敏锐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认为是忧虑的事,不能把它认为是可喜的事。切记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件。我这些话,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上一条:红楼梦适合高中生看吗
下一条: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