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
提高抗压能力,既要避免溺爱孩子,一味地满足孩子,也要避免一味地挫折教育,频繁地打击孩子。关键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抗压的能力。否则,面对压力,孩子能做的只是逃避。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1、建立良好的亲子感情
跟孩子有近距离的交流,每天花点时间进行一对一的陪伴。孩子在有家长无条件的爱及关心时才有信心去面对困难。也只有近距离的接触家长才能展示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给孩子的情感命名
当压力太大时,孩子往往会经历一些情感的变化。家长要教给孩子他们经历的情感变化很重要,也很正常,告诉孩子“你现在觉得很焦虑,这些都是正常反应”,或“你很嫉妒别人,这我很理解”。同时告诉他们这些不好的情感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的。给情感命名,孩子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
3、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种方法家长要和孩子分析它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家长千万不要指示孩子该怎么干。
4、对孩子进行抗压训练
在搞清楚孩子的情况之前,父母一定要先弄清楚,什么样的挫折对孩子来说,
是最能提高他成长的。因为太小的挫折,孩子很难得到真正的成长;而太大的挫折,对于孩子来说,克服它是遥不可及的。把握了挫折的度后,父母就可以模拟各种情景,对孩子进行抗压训练,以此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5、看到所有事情好的一面
乐观和抗压能力是不可分的。乐观是可以学习的,教给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就能培养他的乐观态度。比如说:孩子搬家很不高兴,家长就可以告诉他你不仅没有失去原来的小伙伴还多了更多的新朋友。生病在家很不舒服,但你多了和妈妈单独相处的时间啊。
6、户外活动
运动能使我们更抗压。团队体育竞赛或单独的活动都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及抗压力的培养。
提高孩子抗压能力,都有哪些误区?
1)一味打击
同一路顺遂相比,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比的艰辛,充满了挫折,也并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因为人一旦长期的经历挫折、打击,会触发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导致失去前进的动力,对于任何事情,都会没有信心。习惯性的逃避,不思进取。
2)没有给孩子足够安全感
孩子小的时候,面对陌生的事物,甚至打击的时候,他的自信心首先来自于家庭给他的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遇到打击的时候,不会立即觉得无法承受,而更多的是寻求解决的方法,因为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还有家人作为他坚强的后盾。
家里的长辈向孩子表达他们所有的爱,父母把一切都拿给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所以很多孩子自理能力差,更别说独立能力了。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孩子的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家长要转变理念,才能做到真正的放手。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
1、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玩乐时间
让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如接触大自然等,不要总是将孩子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24小时看护,那样会使孩子缺乏合群性,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与任性,建议平时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那样会让孩子学会分享与独立。
2、家长不要过分的包办孩子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比如尝试让孩子学着做家务,自己洗衣服、洗袜子等等,从生活中简单的小事做起。
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各路矛盾观念让孩子们无所适从。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并不是读两本书就可以做到的。这首先需要帮助孩子成为独立的人,拥有自我。把孩子看作是独立的人,他们才更有可能发展出独立的思考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1、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试着接受孩子的意见,比如:孩子今天想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想要玩什么玩具,想要吃什么菜等。这些虽然是小事情,但是却是在给孩子独立自考,并决定的机会。
2、不包办替代
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样看似爱孩子,其实是在害孩子。孩子因为动手少,动脑也会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孩子现在的学习不利,也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质量。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会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孩子感觉某件事情太难而做不到的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可以暂且搁置,之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去让孩子挑战,否则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完成一项挑战之后,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同时也会越来越自信。
如何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1、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随着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新的挑战,比如孩子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可以列出来。然后再由易到难进行排列,先让孩子从简单的做起,再逐渐增加难度。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提升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2、提出任务,让孩子独立去完成
家长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独自去完成。例如:让他自己搭积木 、粘贴一幅画、修补自己的书、照顾小金鱼等。在安全的环境下,让孩子独自购买小商品、取快递等。如在活动中出现困难,要鼓励他自己去克服,让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时,赞许他的成果。注意任务一定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让他经过努力能够成功。
包括我在内,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都习惯于寸步不离的监督孩子学习,亲自检查孩子的作业。甚至有些家长还会手把手的教孩子写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一旦孩子升入初中,离开家长的帮助后,就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学习。而且这些孩子也会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完成家长的任务。我家孩子以前就是这种情况。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和这位家长所描述的一样,我家孩子在初二时,也完全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后来经过家庭教育专家的指导后,我换了一种教育方法,孩子的变化非常大。
1、不要让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和负担,要出自兴趣和需要而学,如果把学习看成是任务负担,就会感到学习是迫不得已而学的,孩子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要想提高学习自觉性,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作一种生命、生活的需要,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2、加强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首先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作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然后制订出周详的计划,实行自我管理,并且要约束自己,严格地执行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教孩子防止惰性的侵扰。人总是有惰性的,稍不注意,惰性便会发作,使孩子无法再坚持学习。所以要教会孩子时刻提防情性的侵人,否则,孩子就会越来越懒散,以致最终放奔学习。要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必须克制惰性的发作。
作为一名专业的家庭教育学习者,我最近也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阅读是一个人获取进步,升华自我的最好方式,我在开始着重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后,发现孩子的变化非常大,无论是性格、为人处世,还是学习上,进步都是非常让我欣喜且惊讶的。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
首先,想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要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
假如有了足够的书,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小说散文、漫画绘本,都应兼收并蓄,从而避免孩子阅读“挑食”。如果还没有足够的条件给孩子足够多的书,那就记得经常去图书馆,办一张卡,拥有一馆的书。
其次,想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
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不一样,我们不能一刀切,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就拿独立阅读来说,完全可以有一个过渡的时间,可以将单纯的父母读改成亲子共同朗读,然后鼓励孩子也朗读一遍。
家长要明白,真正高效率的学习,就是要让孩子学会主动、自主的学习。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小孩,小学的时候被家长拿着鞭子在后面催学习,成绩倒是还不错。可一到初中,家长没时间也没能力再管他的学习时,小孩的成绩立刻大幅度下降,平时经常逃避上课、写作业。这就是因为小孩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提供选择,让孩子参与决定。
如果孩子不想做作业、对学习三分钟热度,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多个选择,比如让孩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学科,先做那个学科的作业;给孩子选择,孩子的态度就会不一样。
2、确立目标,奖励认可。
如果我们没有目的地做一件事,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学习也是一样,没有目标和激励,孩子很难积极地投入其中。因此,在支持孩子自主行为的前提之下,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正确的学习目标,并且经常性地和孩子一起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