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与其说自制力是一种能力,不如说自制力是一种习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差,做事情混乱无章法,效率极低,就是因为没有做计划,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规律的习惯。孩子年纪还小,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家长来监督。所以家长要起到应尽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时期引导孩子训练自制力。
孩子的自制力差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兴趣。
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断激发和强化其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靠吼也不靠骂,需要一点点培养起来,直到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2、给孩子留出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也有能力安排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父母不能一味强迫和施加压力,给他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反思和调整,才是最重要的。劳逸结合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要允许孩子适当放松,享受高度的自我控制和高效率的甜头。
3、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就要教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还要让孩子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前提。
4、延迟满足,控制欲望。
让孩子懂得很多事情不是唾手可得的,是要付出努力和辛苦,有时间的等待才能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加孩子的自制力,同时让孩子控制欲望。
5、父母言而有信。
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做到,要言而有信。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当完成计划时,可以满足孩子的要求或者一个小小的奖励。既能帮助孩子用计划约束自己,也可以学会为了实现目标克制自己。
6、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者,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各种说教。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自制力强的人。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力量。
孩子的自制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抵挡不了外界任何的诱惑。
只要是孩子,他的心性都是不稳定的,外界的很多事物他都会觉得很新奇,然后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这些事物吸引。想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终究只是孩子,心性方面还是比较崇尚"自由"的,所以约束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
2、喜欢把其他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学习对象。
有些孩子的自制力差是因为自身喜欢对比,只是比较的对象不是好孩子,而是那些让他羡慕的“坏孩子”而已。说到底还是他太幼稚以及对外界太好奇的缘故,所以家长没必要跟孩子“争执”别人的行为。
3、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够严格。
或许现在都在提倡“温柔”教育,但是父母该有的原则和严厉也是不能少的,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小知道规矩为何物,并且对父母有基本的尊重以及害怕。要是教育孩子中不够严格,而且对孩子触碰底线的行为也是一再的原谅和妥协,那么孩子肯定就不会再惧怕父母。接下来可能还会做更多让家长觉得过分和头疼的事。
其实,很多家长自己的自制力都很差。尤其是最近有很多家长居家办公,都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的行为,孩子在旁边看着,理所当然就会模仿,觉得自己学习的时候玩一玩也没什么。孩子的控制力要更差,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渐渐就养成自制力差的坏习惯。
孩子自制力差怎么办?
1、帮助孩子调整认知能力。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完成一定的任务,父母要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当孩子出现思想动摇时能够通过调整认知策略的方式来让自己保持冷静,慢慢地坚持,提升自制力。
2、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根源在于家长。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做好了,不用过多的语言。一个自制力强并有好习惯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真正自觉的孩子。
自制力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关键之一。然而,在当今社会,很多孩子存在自制力差的问题,如不守纪律、缺乏自律、放纵情绪等,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危害他们的身心,他们的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
自制力差的孩子怎么办?
1、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这之前孩子的自控力父母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2、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意识。
从小给孩子定下家规。凡事都有一个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从培养规则意识开始。通俗说就是,孩子要懂规矩,要遵守规矩。破坏规矩必须受到惩罚。
在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大多数缺乏交往能力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即使机会就在手边,孩子也可能会因为胆怯不敢抓住,和成功擦肩而过。交往能力差也会导致孩子无法融入集体。
孩子交往能力差怎么办?
1、委婉引导孩子。
由于父母与孩子存在思想上的差异,所以父母在遇到孩子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应该要学会采用较为委婉的方式引导孩子。父母也应该让孩子学会用委婉的方式与人交往,当面对别人不恰当的地方应该采用委婉的方式纠正别人。
2、给予孩子交往自由。
孩子是独立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交往的自由。哪怕孩子的朋友让父母们很不喜欢,那么父母也不应该采用强势的方式阻止孩子,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交友。
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的一些悲剧,非常的心疼。其实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还是因为经历的事情太少,加上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吃苦,不舍得经历挫折。慢慢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越来越差。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
1、正确的关注孩子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被全方位过多的关注了,他们内心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没有自由感。关注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要以情动人,让孩子认同,不反感;然后,以新奇的东西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内心不抵触,心理就不产生相关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
2、树立独立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表明,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因此,作为父母,应尽量让孩子个人决定和处理个人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情绪管控制能力是孩子积极品格的重要体现,也是人际交往、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发现孩子容易生气时,父母要及时关注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情绪控制力差怎么办?
1、需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是没有对错的。我们承认孩子的情绪并接受它,当孩子们生气和愤怒的时候,我们需要像接纳“开心”的情绪时一样接纳它。
2、情绪是需要表达出来的,需要找对方法。当我们发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询问他的心情和想法,尝试理解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找到疏导自己情绪的方法,画画、唱歌、旅游等等都可以是释放情绪的出口,充分尊重孩子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3、父母的示范是最好的教材。当你有情绪,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表达出来。而且要学会用等号说话,把行为和你的情绪联系在一起。快乐的时候和家人分享,生气的时候用语言表达出来并用积极的方法释放情绪。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东西,都是在做自己,也是在教孩子。
4、情绪练习,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缺乏的步骤。如果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生气了,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替他去解决问题,但可以提醒孩子尝试一下在家里用的方法。通过这样一次次的时间,让孩子真正掌握处理情绪的办法。
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要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去经历困难去遭遇打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慢慢地在这些挫折中得到培养。
十岁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怎么办?
1、正确的关注孩子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被全方位过多的关注了,他们内心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没有自由感。关注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要以情动人,让孩子认同,不反感;然后,以新奇的东西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内心不抵触,心理就不产生相关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
2、及时对孩子做心理疏导
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会让孩子感觉不焦虑不安,如自尊心受辱、成绩不良、家庭不幸等,这时需要给孩子及时做心理辅导,让孩子对人生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他们提高受挫能力,不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