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6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对孩子有很多好处。家长朋友们为了让孩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甚至还有家长“逼”着孩子读书。错误的引导方法自然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在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时候,家长要认识到一点:只有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同阅读,对阅读感兴趣,才能真正迈出自主阅读的一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1、认识爱读书的同龄人。
关于读书,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读书,就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阅读就可以了。其实,真正的阅读是一种社交行为。读书,不仅要自己阅读,还要有交流。交流有助于激发思考,从多维度了解一本书。孩子可以结交一些同龄的,爱读书的小朋友。例如,儿童绘本馆,或者社区的图书馆。
2、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其根本原因就是考虑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要让孩子爱上读书,家里一定要有孩子独立的读书空间,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阅读角给孩子。环境其实是一个能量场:我们考试的时候,在考场就容易变得紧张;在图书馆读书的时候,人就容易变得安静;在高档的餐厅,就会彬彬有礼。能量场对人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专门的阅读环境,也会让孩子容易进入阅读状态。
3、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就是家长的陪伴。
拿到一本书,家长首先要表现出自己对书的喜悦和喜爱。这样,孩子才会去关注,才可能感兴趣。孩子不识字时,家长讲给孩子听。孩子会认字了,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读。可以选择一人读一页,这样共读,才会让孩子享受到更多乐趣。当孩子能自己阅读时,多和孩子交流书中的内容,多听听她的阅读心得,也讲讲自己的看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哪些好处?
1、通过自主阅读,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阅读是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增强。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知识摄入和视野拓展,增强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和信息的接收I能力,通过长期阅读形成自身的独特性思维方式,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够有效开拓小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自主阅读,丰富小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生对于古诗、名着等课本内文学的大量阅读,能直接感受到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感悟优良的道德伦理观念。通过阅读,逐渐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发展过程。熟知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理论和奇特的自然最观。在对书本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3、通过自主阅读。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点,每个小学生的性格都截然不同,阅读45本选择的不同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因此,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自发阅读和自愿阅读,在阅读中获得对真善美的感受。获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滋养;并在不断的阅读中检验。净化与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如此能丰富人生,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素养和力量。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哪些误区?
1、要想自主阅读必须从大量认字开始。
8岁前的孩子对外学习感知的方式更多是通过“听音”“识图”解码来理解意义,用语言表达想法;继而慢慢会进阶发展提升对于文字的敏感度,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读”和“写”上。所以并非要阅读必先识字才行。
2、自主阅读就是让孩子自己读。
为了培养自主性,有些父母一边焦虑一边担忧地催促孩子自己抱书去读,企图制造一种孩子自主阅读的假象。这里想强调的是,自主阅读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习惯和能力,之于个人成长、终身阅读的能力。需要父母的积极引导,培养孩子获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过程,养成阅读习惯等基本阅读能力;继而,运用各年龄段阅读规律和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阅读,提升孩子理解能力,最终帮助孩子实现自主阅读。
3、限制孩子的阅读方式。
有些孩子喜欢拿着书到处跑,随机到达家中的某个位置就地开始阅读,但家长看不惯孩子的这种懒散的阅读习惯,总希望孩子能够安安静静地呆在书桌上看书。其实,在早期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时候,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看书的范围和方式,先让孩子适应阅读这件事,再慢慢纠正孩子不太正确的行为方式。
孩子的性格来自家庭教育,父母们都希望自己培养的孩子能够优秀,但是很多父母没有学习过家庭教育知识,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性格方面出现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1、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不善交际的孩子一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总是怕小朋友不喜欢自己,孩子越是这样,反而对交际越是恐慌,逐渐会变得懦弱、抗拒。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从小进行培养,不要对外人说自己孩子差劲,更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人,也可以试着从外在条件进行改变,比如让他变得“光鲜亮丽”,但要适度,不然孩子会变得虚荣。
2、切忌过度保护
经常见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进行过度保护,一见到孩子提水瓶就说“不要动,你提不动”,一拿碗就说“快放下,小心摔碎了扎手”等等一系列的话语,孩子是需要在实践中成长的。
让孩子主动去做一些事情的话,就得提升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养成习惯后就能形成自我实现和自我反馈的良性循环,使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能力得到充分的成长和进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榜样力量
要和孩子讲明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也能发现孩子崇拜的人物,或想要做的事,所谓"梦想"。可以耐心讲述成为榜样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学习是唯一途径,如果孩子存在的是现实中自己周围的某个"能人",那么请他来和孩子做一些教导,相信定会事半功倍,孩子也会按照他的去做。把孩子所追求的"欲望"当做引导他学习的动力
2、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这样就可以减少各种外界干扰,使你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在学习时你要劝告旁人不要随意打扰你,不要大声喧闹,你还要把书桌和书本、文具等收拾整齐。对于各种不利于按计划学习的诱惑,你要勇于抑制自己的欲望。
自主能力是每个孩子都有必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只有学会了自主,孩子才能学会该怎么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才能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主能力强的孩子都非常让父母省心,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这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点。
家长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1、放手、让责任回归。
家长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责任感,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也就是要放手,让责任回归孩子。否则成绩不好,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比自己还着急,就会把责任转移到父母身上。家长要给孩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权利,相信孩子能够做好;要让孩子承担学习的结果,不给孩子做“挡箭牌”;要与孩子同悲同喜,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要给孩子适时提供资源,如果孩子需要帮助,家长要全力支持。
2、独立自主需要规则,但不需要过多的规则。
独立自主的培养必须在规则下。而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缺少规则,家庭中如果没有明确界限,孩子就不知道边界在哪儿,这会导致孩子的行为不断越界;另一种是规则过多,如果规则过多过细,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空间,他也没办法做到独立和自主。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界限,并尊重他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信息,供他评估和判断。
我们都渴望孩子未来成为这样的人——德才兼备。这就是孩子未来成长的目标。而且,德和才相比,一定是德胜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未来孩子长成什么样,都依据你当下种的种子决定的。智慧父母要有眼光,看得远一点儿,不仅要看到孩子的今天,还要看到孩子的未来。因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
1、孝敬父母
只有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
2、诚实、诚信
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孩子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运用以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面对孩子的不自律,我们大人不能仅是一味地抱怨,幻想着他们自已能觉醒,家长要有所作为。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是要帮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1、提供动机
训练孩子的自律能力,不能光凭家长的“行政命令”,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诱惑力的动机。家长要了解什么才是孩子真正在乎或需要的事情,当要求孩子在某一方面自律时,尽可能想办法把你的要求与孩子的某种需求关联起来,构成因果关系,给孩子的自律提供一个强大的动机,促使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完成。
2、时间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离不开对时间的管理,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孩子想做某一件特别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时,家长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
孩子的性格一般出自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要使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有一个长久的稳定的计划,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这就要父母要一定要付出自己的爱心与耐心。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性格?
1、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孩子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从小就产生心理上的阴影。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非常害怕与人交往的时候被拒绝。长期下来会形成消极孤僻,自卑内向的性格。父母要多陪孩子交流沟通,多一些陪伴。要想孩子的性格健康阳光,人格完善,家长就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和睦,幸福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2、尊重孩子且平等对待他们
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平等的对待他们,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感受。和孩子对话时可以尝试着蹲下来,让其直视着眼睛。有外人的场合中不能随意打骂孩子,需维护他们的尊严。只有尊重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尊心,又有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