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自制力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关键之一。然而,在当今社会,很多孩子存在自制力差的问题,如不守纪律、缺乏自律、放纵情绪等,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会危害他们的身心,他们的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
自制力差的孩子怎么办?
1、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自控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这之前孩子的自控力父母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如绘画、练琴、练书法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2、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意识。
从小给孩子定下家规。凡事都有一个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从培养规则意识开始。通俗说就是,孩子要懂规矩,要遵守规矩。破坏规矩必须受到惩罚。
3、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有效方式。通过体育锻炼,孩子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耐力和毅力。
4、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是好是坏都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这样就能给孩子的内心增添责任感,形成控制自己的决心。
5、多多培育孩子的趣味。
让孩子喜欢一项运动、喜欢一本书、喜欢植物,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控能力的好方法。因为这些爱好需要孩子长期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控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6、培养孩子的耐心。
耐心是孩子自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孩子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如做作业、学习新知识、打扫房间等,需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和耐心,让孩子学会等待和耐心。
孩子自制力差的原因:
1、父母自身缺乏自控力。
有句老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用来形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再合适不过了。孩子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的行为大多都是学习家长的。所以,孩子自制力差可能是父母缺乏自制力影响了孩子。
2、缺乏亲子沟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沟通是促进亲子关系的桥梁。家长们看到孩子没有学习时,往往上来就是一顿打骂或是说教,要不就是用散养的方式,对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放任自流。这种缺乏亲子沟通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更难形成良好的自制能力。
3、家长总对孩子进行说教。
经历过的家长都知道,总对孩子说教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甚至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自然也没有好处。其实,孩子自控能力差,和年龄有关系,因为孩子的年纪太小,刚刚三四岁的孩子有很多东西都不懂,即便家长教了,孩子也不能很快的接受。
4、周围环境的影响。
小孩都特别喜欢看一些生动比较有画面感的东西,比如动画片。但是当孩子进入校园之后,每天面对的基本上都是枯燥无聊的单词,自然也就提不起什么兴趣。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也就没有办法集中,总喜欢做一些无关的事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
5、没有一个很强的时间观念。
自控力的要素之一就是专注力,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时间管理,他就很容易被各种事情所吸引,到最后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好。尤其是孩子到了寒暑假、小长假就彻底放飞自我,毫无学习计划的,时间观念会越来越差,规划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更别说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去补上落后的学业,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了。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真的很难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孩子自制力差的表现与危害:
1、学习做事容易分心,不能专注。
通常的,自制力差的孩子,自控能力都很差。上课交头接耳,写作业时分身,这些都是自控力差的表现。如果孩子学习不够专注的话,学习效率就会低下,学习成绩也跟不上。
2、容易暴躁,影响自己的社交。
自控能力差的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差,不顾场合和时间的乱发脾气,十分容易暴躁。这样的孩子也很难在外面交到朋友。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现在社会对于社交的需求十分重要。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管住自己的脾气,纳闷不仅在家里让父母头疼,在外面也容易招惹到别人,就会被其他孩子孤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缺乏责任心,不能独立生活。
一个自律性不够强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因而对于承担责任缺乏信心。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的,如果不能趁现在培养起孩子的自律性,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那么孩子长大后就无法承受社会的压力,也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孩子自制力差的解决方法:
1、建立规律。
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规律,让孩子习惯每天按时起床、吃饭、学习、娱乐等。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和习惯性,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2、奖惩制度。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励孩子积极行动并惩罚不当行为。奖惩要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过于频繁和武断,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这些规则的合理性。
3、分解目标。
给孩子制定一个具体、可行、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将其分解成较小的、具体的步骤。并严格监督和指导孩子完成这些步骤,以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4、模仿行为。
培养孩子模仿成功人士并学习他们的自制力方法。同时也要适度提高孩子的挑战,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学习并提高自己的自制力。
5、多角色认识。
帮助孩子从多角度了解行为的后果,在遇到挑战时,他们可以理性思考,评估风险,掌握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从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制力。
与其说自制力是一种能力,不如说自制力是一种习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差,做事情混乱无章法,效率极低,就是因为没有做计划,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规律的习惯。孩子年纪还小,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家长来监督。所以家长要起到应尽的责任,在孩子的成长时期引导孩子训练自制力。
孩子的自制力差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兴趣。
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断激发和强化其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靠吼也不靠骂,需要一点点培养起来,直到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2、给孩子留出空间。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时间管理能力,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也有能力安排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父母不能一味强迫和施加压力,给他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反思和调整,才是最重要的。劳逸结合也是学习方法的一种,要允许孩子适当放松,享受高度的自我控制和高效率的甜头。
成长必然会承受压力,父母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们。最起码,进入学校就要考试,与人相处就要面临交际上的困难。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如果孩子抗压能力弱,遇到点挫折就想放弃,对自己没有信心,孩子最后注定只会一事无成。
抗压能力差的孩子怎么办?
1、挫折教育。
既然要培养抗压能力,家长就要根据情况,适当鼓励孩子主动去面对挫折和压力,和孩子一起去解决困难,从而让孩子逐渐掌握面对挫折的能力,必要时可以做一些专业的抗压训练,争取让孩子从小就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2、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抗压能力差的孩子一般都不会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在生活当中父母把他们照顾的太好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事情父母根本没有必要代劳,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独自去解决,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小事情。当孩子尝试解决后他也会享受到解决事情的乐趣,并且也会提升他的抗压能力。
大部分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自控能力差的情况时,采取的措施都是对孩子强制管教。虽然一时的效果很明显,但并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当孩子再找到机会挣脱父母的“束缚”后,他们会更加胡作非为,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玩心和欲望。
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办?
1、提升孩子时间管理能力。
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对时间没有具体的概念,做事情不懂得规划和约束。孩子会认为自己做事是凭感觉,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个时间闹钟,每当给孩子布置一个任务的时候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又或者在这个时间段内只能做这件事,只有时间到了孩子才能够再做其他的事情。
2、设置清晰简洁的空间范围。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周围的环境过于嘈杂、选择过多的时候孩子一般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想要孩子能够提高自控能力,就要把孩子活动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大清理,保持简单有序的状态,避免杂乱的环境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
其实,很多家长自己的自制力都很差。尤其是最近有很多家长居家办公,都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的行为,孩子在旁边看着,理所当然就会模仿,觉得自己学习的时候玩一玩也没什么。孩子的控制力要更差,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渐渐就养成自制力差的坏习惯。
孩子自制力差怎么办?
1、帮助孩子调整认知能力。
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完成一定的任务,父母要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能力,当孩子出现思想动摇时能够通过调整认知策略的方式来让自己保持冷静,慢慢地坚持,提升自制力。
2、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根源在于家长。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做好了,不用过多的语言。一个自制力强并有好习惯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真正自觉的孩子。
当孩子习惯一个人思考的时候,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了就会不知不觉的提高加强,若孩子不习惯独立思考,对接触的输入半知半解而不去进行理解的话,长期一次就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和懒惰性,无法独立自理。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孩子怎么办?
1、在现实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
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只有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理解力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实物场景的方法,克服难点,诱发学习兴趣。
2、让孩子思考与表达
家长不要总是包办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操作,当孩子遇到障碍时要让孩子自己思考,想解决的办法,父母可以适当提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多给孩子提一些能够发展思维的话题,让孩子学会多方面思考,培养孩子独立思维。当孩子表达的时候,让孩子慢慢说,要有逻辑顺序,用到一些关键词,使孩子的表达更有细致合理。
很多孩子在学习或者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自制力不足,还没学习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要么出去转,要么玩手机看电视,学习效率特别低下,这也是很多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那么,自制力差的孩子怎么教育?
自制力差的孩子怎么教育?
1、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坚持一些必要的生活准则,比如不能跟大人顶撞,尊重老师等等,同时要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自觉完成作业,自己想办法克服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2、制定计划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注意力不专注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地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然后一点点来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循序渐进让孩子彻底的改掉坏习惯。家长也要严格的按照计划来要求自己,给孩子做的表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