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厌学心理是指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学习活动单调、枯燥、乏味、没劲对听课、做作业、复习考试等感到厌倦,并将学习看成是一种生活的沉重负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导致辍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初、高中生仅为10.7%和4.3%。厌学心理作为当前青少年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它与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格格不入,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
1、 孩子缺乏学习动力,没有目标
大多数青少年孩子认为,他们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老师而学习。导致孩子们心理有这样想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父母总是通过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高压来逼迫他们去学习,还有个原因是受到一些外在信息影响,如:学习没什么用,就算没文凭,也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打拼变成大老板,而现在的大学生那么多,反而毕业了就失业,心理就产生了上学没什么用的思想。
2、 学习习惯差导致失去了学习兴趣
别看现在教育方式跟着社会一直在进步,但是青少年们的学习习惯普遍非常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做笔记,只有自己喜欢的课才会听一听,作业能敷衍就敷衍,学习内容不进行预习以及复习,平时不认真,考前才突击学习。这样学习习惯的学生大多成绩较差,慢慢也失去了学习兴趣,最终的结果就是厌学心理产生或者直接辍学。
3、 孩子自控力较差,抵挡住不诱惑
现在社会上有太多的诱惑,不要说青少年孩子抵挡不住,一些成年人也会忍不住沉迷进去。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成瘾,青少年孩子沉迷网络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学习兴趣。在网络中他们会释放所有的学习压力,在此期间,甚至不吃不喝,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 家庭学校的影响
家长、老师对于青少年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视的,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还会制造一些惩罚措施来激励孩子和不断地上课外辅导班。但是这一行为通常是建立在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上的,每天重复地学习,空暇时间也变成了课外辅导,这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大的打击,社会上各种事实也在证明着,这样的做法是极易引发青少年孩子厌学心理的。
高学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阶段)发现厌学情绪,家长一定不要去激惹孩子。聪明的父母不是紧握掌控权,而且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把孩子的地位摆在跟自己同等位置上来进行沟通。沟通时采用平等、宽容、换位思考、允许孩子示弱的策略,比暴力沟通更加有效。
厌学心理的不良影响:
1、问题行为多
研究表明,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学习障碍并存,约有1/3的厌学儿童存在问题行为,甚至有进一步导致犯罪行为的可能。因此,儿童的厌学往往与其反社会行为有着密切联系。
2、存在情绪障碍
大量研究表明,厌学儿童存在较多的情绪障碍如学习和考试焦虑、睡眠障碍、对自身能力过分担心等。曾有报道说有35%的厌学儿童有抑郁心理,并对学校存在不满情绪。因此,由厌学引起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3、社交能力低
社交能力包括社交意识、伙伴关系、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等问题。研究表明,厌学儿童对社交能力和社交重要性的意识较低,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差。
厌学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更为严重的是,厌学还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学生因厌学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危害社会和人民。有厌学心理的青少年表现为学习认识上存在偏差、情绪情感上消极悲观、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而这些都将影响到儿童的整体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上一条:孩子偷带手机去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
下一条:孩子手机怎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