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
首先家长要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而是为了让孩子尽早成长,可以独立学习生活。家长们不应该为了控制孩子而教育,应该将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上。当孩子拥有好的自控力后,即使家长不在身边,也能高效完成任务。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怎么办?
1、家长注意行为管理方式。
家长回应孩子行为的方式影响着孩子自控能力的发展。那些使用积极的纪律约束策略、使用权威的行为管理方式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因为他们使孩子参与到了积极的认知过程中。如果父母受到孩子的尊重并对孩子具有一定约束力,他们给孩子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遵守,即使父母不在场也一样。
2、制定计划。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自控能力差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地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然后一点点来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循序渐进让孩子彻底的改掉坏习惯。家长也要严格的按照计划来要求自己,给孩子做的表率的作用。
3、适当制定一些行为规则。
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些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家规等行为准则,并利用学校的规定,作为对孩子行为的约束,家长需要注意,这种行为准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否则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
4、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并注意言行。
督促从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话时开始,就注意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即让孩子慢慢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孩子比较小时,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如按时就就寝,准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做作业及游戏等,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督促下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习惯。当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5、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如绘画、钢琴练习、书法练习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人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们把有限的精力分散到很多事情上,他们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因此,不要人为地分散精力。
6、尊重孩子的兴趣,但要让他知道凡事都有个“度”。
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也不愿意被打扰。叫孩子吃饭时,他的画画“作品”还没完成,坐在他身边出谋划策地陪他画完。当孩子没完没了,还要再画的时候,和他“约法三章”,用通融的做法:让他再画一张,但画完了必须吃饭,决不许再画第二、第三张。至于第二、第三张那必须是吃完饭后的事情。这些都是让孩子知道:在没有声明规则之前都好商量,一旦约定形成,大家都必须遵守。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的表现有哪些?
1、一年级孩子自控力差的最大的表现就是没有集体意识,比较喜欢沉浸在自我当中,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差。
2、自控力差的孩子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做事容易分心,情绪容易暴躁,性格比较急躁,也会有畏难的情绪,比较难以坚持做某件事,容易半途而废。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注重对孩子理解能力的训练,觉得无所谓。可等孩子长大以后,发现理解能力差的种种影响后,家长再后悔,却已经有些来不及了。在孩子刚刚进入小学,才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训练并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上一年级了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1、鼓励孩子多动手。
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还要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实践。很多问题,只有孩子自己亲身经历过,他才能更好地理解。
2、引导孩子读书。
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孩子识字量有限,也可能是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到位,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妨从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开始。
经常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刚进入小学不久,还在上一年级,怎么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其他孩子都学得飞快,就自家孩子学不会。家长们甚至会怀疑孩子的智商。其实只是孩子的逻辑思维不够强,也就是“转不动脑筋”,需要家长激发他们动脑子的能力才行。
一年级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差怎么办?
1、一起讨论关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去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并去进行实施。在整个过程当中需要去进行分析、推理、总结归纳,需要去假设问题的方案,这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2、 要有耐心。
要知道,孩子没有成年人那样多的经验和对事物的深刻理解。所以,在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出一些差错,这时候家长一定不要急躁,积极引导孩子,帮他找到出错的根本原因,并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时,往往很难冷静下来处理。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逃避,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发泄情绪。但人在生活中怎么可能不经历挫折?如果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挫折就会成为他成功的助推力。
一年级孩子抗挫折能力差怎么办?
1、学会原谅,让孩子正视失败。
当孩子钻牛角尖的时候,家长要帮助、鼓励他们寻找真正的原因,让孩子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生就是要不断地面临挑战的。胜不骄败不馁是基本的态度,当然庆祝胜利与总结失败也是很好的做法,不怕面对失败的心态和快乐迎接成功的心理同等重要的。
2、有意识提高心理锻炼。
心理和身体一样,需要通过锻炼才能促进发育,在孩子心理方面受挫教育也很重要,当孩子在失败时要给予鼓励,但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让他们积极面对,才能在未来承受挫折时不会被打败。
一年级孩子刚上小学,可能还没完全熟悉计算这项技能。而且很多孩子的数感也没培养好,纸上算数都还不利索,口算能力自然也会比较差。家长们也不要心急,越是着急,孩子往往越是抵触恐惧。家长要找对方法和技巧,在生活里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下训练自己的口算能力,效果自然立竿见影。
一年级孩子口算能力差怎么办?
1、良好的口算习惯。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都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2、每日一算,持之以恒。
口算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这种练习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课后作业的巩固,家长在家里也要持之以恒地引导练习,“重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在不断重复、坚持中,才能让孩子把口算当成一种习惯。
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才会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孩子理解地比较慢的时候,爸爸妈妈千万不能责怪孩子傻或者笨,而是要帮助孩子一起提高他的理解能力。
一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1、多阅读、多体验
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还需要让孩子多体验,通过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最终理解并构成了个人知识的组成部分。比如通过爬山郊游的方式让孩子理解什么是“一览众山小”、“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古代诗词。
2、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些孩子思路比较单一,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有深度的思考练习。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够,自然就无法做到灵活。本身孩子是有很多想法的,但是因为有时候想法很简单,当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多次否定之后,孩子就慢慢地习惯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转为被动地简单接受。
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弱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的孩子识字量有限,也可能是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到位。孩子善于思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习惯最好在平时进行培养,而且最好是采用启发式的。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从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开始。
一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1、理性对待孩子的欠缺,如果没有学前积累,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上节奏也是比较正常的。作为父母,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欠缺,不能总是靠打击、辱骂等方式对待孩子的不足之处。有不足的地方,说明孩子有进步的空间,这是好事儿。但是,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理性对待孩子缺点的家长却寥寥无几。
2、家长请适当地放手,生活中,总有一些家长喜欢代劳,生怕孩子心灵受挫。当孩子上了一年级之后,感觉学习比较吃力,家长在辅导的过程中,总是随叫随到。渐渐地,孩子养成了依赖思想,总想着自己不做也会有父母帮我思考和解答,那我还独立思考干什么呢?
3、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读题,读一遍不懂,再读一遍。即便是需要我们指导,也是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小学一年级的题型,很多都比较直观,但是有些确实也不好理解。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鼓励孩子自己拿决定:你觉得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4、家长们也要学会多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很多孩子迟疑、磨蹭,欠缺果断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出错。鼓励孩子,你要敢想,有根据地想,即便是错了,也总比没有想法要好。当然,多练习读题,多练习阅读,勇敢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有进步。
相关专题推荐